草地周刊 新华每日电讯,草地杂志
赵峰(左一)、周扬(右一)等人在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法门寺出土的丝绸。受访者供图
这是河南省荥阳市王沟遗址出土的碳化丝织物。新华社信息表
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人头像部分发现有纤维痕迹。新华社信息表
20世纪50年代从前山阳遗址出土的蚕丝。新华社信息表
2014年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请将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不过,在最终决定做出之前,一些国家提出了反对意见。中国国家文物局呼吁考古界提供丝绸起源于中国的实物证据。
事实上,过去一个世纪的田野考古学已经获得了很多经验证据,但其方法主要是观察性的。如何在烧焦的、灰烬的、泥泞的和矿化的文物中找到丝绸的痕迹?这需要科技的力量。 《寻丝之旅》是一次在看不见的地方寻找丝绸踪迹的旅程,也是一次回归中华文明的旅程。
大约5500年前的一天,在现在的中原地区的一个村庄里,一名儿童早逝。习惯上用丝绸包裹一个小尸体,里面放一个尖底的陶瓷罐,然后在上面放一个倒置的陶瓷罐,就成了一个小棺材。休息。
—— 村庄和墓地后来变成废墟并于2013年被挖掘。人们称其为“王沟遗址”。
然后,大约3000年前的一天,人们在现在的成都平原的城市西南角挖了一个大坑,里面装满了金、铜、陶、玉和丝绸,也许还放火烧了它。然后填充它。
——这座城市后来成为著名的三星堆遗址,几个祭祀坑里填满了厚厚的灰烬。
八百多年前的一天,南宋王朝统治时期,一艘木制商船从当时世界上最繁荣的港口泉州起航。福建福川号船体尖底、窄鼻、宽尾,船体采用多层板结构,设有多个水密室,据说抗风能力强,吃水深。它运载70万至80万公斤的水和补给品。这艘载满瓷器、铁器、丝绸的船,寄托着船主和托运人的财富梦想,却不料沉没在珠江口与雷州半岛之间的南海。
——这艘沉船后来被列入中国“一世纪百大考古新发现”,编为“南海第一号”。
相同的元素出现在古棺、古城、古船三个故事中。这是丝绸。但当这座纪念碑被重新发现时,年复一年,水土流失、火灾和洪水已经使丝绸化为乌有,很难想象它昔日的光泽、柔软和丝滑的手感已经变得不可能。多年来,一批批科技考古学家开始了“丝绸狩猎”,在看不见的地方寻找丝绸的踪迹。
丝印
中国现代考古诞生100年来,田野考古多次证实“丝绸起源于中国”。
2014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俗称世界遗产大会)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本次大会上,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共同申报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但在最终决定做出之前,一些国家代表提出了反对意见。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国际古代纺织品研究中心主任赵峰回忆:它不是蚕(蚕)。中国是世界公认的蚕桑丝绸业的发源地。例如,“丝线”在英文中被称为“养蚕”。其中,“斯里”是“古希腊、古罗马中国的名称,‘丝之国’。”而“文化”这个词,需要有人发挥作用,才能成为现实。野生的东西和采集的东西都不能算作“文化”。
一开始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如果你有一个插曲,你仍然应该认真对待。胜利后,国家文物局要求考古界提供丝绸起源于中国的确凿证据。 2010年,国家文物局在中国丝绸博物馆建立了纺织文物保护重要科研基地。这个任务自然也适用于基地。
事实上,中国近代考古诞生100年来,田野考古已经获得了“丝绸起源于中国”的多重实证证据。
1926年,被誉为“中国考古之父”的李济率队发掘了山西夏县西隐村遗址,这是中国首次由中国考古学家单独领导的考古发掘。他们偶然发现了一个形状像花生壳的深棕色物体。鉴定结果发现,还剩下一个被切掉一半的“半茧”。 《半个蚕茧》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但学界对其年代仍有争议,普遍认为距今6000年至5500年,据信是人类制造的。这是使用蚕茧的证据。
1934年,学者沉伟志在家乡浙江湖州千山洋发现了新石器时代文物。 1956年和1958年,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对千山洋遗址进行了发掘,发现了距今4400年、人工生长的蚕丝、丝带、丝线碎片,证实是由蚕丝制成的。已有数年历史。这是长江流域出现丝绸的证据。
1981年至1988年,郑州市文物局对荥阳市清台遗址进行了六次发掘,在数具距今已有5500年历史的棺木中发现了灰白色的碳化丝织物。与“半茧”一样,这也是黄河流域出现丝绸的证据。
而就在去年,考古人员在山西省夏县石村遗址发掘中,发现了石刻的距今6000年的蚕蛹。
“田野考古发现了很多丝绸起源的证据,而鉴定方法主要依靠观察。”赵峰说,棉、毛、麻、丝绸从最早的时候就被人类使用。四种天然纤维。在史前时期,棉花不太可能传入中国,羊毛主要用于边疆而不是内陆。亚麻和丝绸之间的区别取决于它们留下的痕迹。在显微镜下放大或垂直观察时,亚麻的痕迹是粗糙的,而丝绸的痕迹是光滑的。从横截面看,亚麻的横截面是散乱的,而丝绸的横截面是三角形的国产蚕丝的横截面是钝角三角形,而野蚕丝的横截面是锐角三角形。 ”
但对丝绸的搜寻越深入,文物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的可能性就越小。我们还能在碳化、灰烬、泥浆、矿化遗骸中找到丝绸的踪迹吗?这更需要更多的技术帮助。
丝绸的痕迹
2017年,在王沟遗址两个瓮的土壤样本中检测到丝蛋白信号,最终证实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实物丝。
氢、碳、氮、氧四种元素的原子由于分子结构的差异,结合成18种氨基酸。然后这18个氨基酸按照特定的顺序连接成肽链。肽链经过-折叠形成、-螺旋形成等形成丝蛋白,然后被一层丝胶包裹。小型生物反应器。
—— 蚕泉经不起世间千百年的风霜。古往今来,无数的丝绸都经历了将丝蛋白、肽链和氨基酸分解成更简单元素的过程。为此,研究人员需要在丝蛋白的降解产物中找到过去的痕迹。
“事实上,我们从2009年就开始了这项研究,寻找一种粘合剂。”赵峰的同事、国家纺织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主任周洋说。
当时南京长安寺地宫出土的北宋纺织品,有的采用了金绘技术,将金漆与明胶混合,在丝绸上绘制图案。然而,一千年后,这些织物吸收了足够的水分,失去了胶水。如何证明丝织物描金过程中使用了胶水?
中国丝绸博物馆等机构的研究人员考虑了多种方法。进行元素分析时,胶体会丢失,进行质谱分析时,文物中污染物过多,导致分析结果噪音过大。然后他们想到了疫苗接种。美国盖蒂研究所在古埃及壁画上使用了这种方法,该研究所发现了古埃及人在颜料中使用蛋清的证据。
免疫学原理每天都在人类和动物身上发生,并被人类有效地利用。细菌、病毒等有机物质进入血液,血清中产生抗体。这些触发抗体产生的有机物质称为抗原。检测血液中针对传染病的抗体对于医生来说是一项重要技术,而当我们注射疫苗时,我们的身体也会产生相应的抗体。
研究人员利用免疫学技术,在这批宋代纺织品上发现了胶水的痕迹。您可以找到“胶痕”,也可以找到“丝痕”。随后,中国丝绸博物馆等机构开始研发名为“基于免疫学原理的丝绸痕迹检测技术”。研究人员发现了丝蛋白的一个独特片段,并利用该分子标记制备了兔抗体。抗体和抗原就像开锁的钥匙,这些抗体的作用就是去史前遗迹寻找抗原,丝绸中的分子标记。
2016年,利用免疫分析技术在南开一号的舱内发现了丝蛋白信号。船舱原本堆满了淤泥,大家都以为这是一座空船舱,但这个空船舱的发现,澄清了“海里无丝”的困惑。当然,道路上堆满了丝绸。
2017年,这项技术在王沟遗址的两个瓮棺内的土壤样本中检测到了丝蛋白信号。研究人员首先在显微镜下观察土壤样本,看到纤维的痕迹,然后用土壤样本进行免疫学测试,得出结论: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物理丝绸。我做到了。
2021年3月,国家文物局“中国考古”重点项目工作进展会在成都召开,三星堆遗址重大考古发现现场公布。其中之一是在许多祭祀坑中都发现了丝绸的痕迹。采用免疫学方法将丝线附着在青铜器表面,在显微镜下也揭示了丝线的结构,这得益于铜离子的抗菌作用。通过免疫分析,4号坑的骨灰中也检测到了强烈的丝蛋白信号。
该技术的核心部件是一个形状像验孕棒的试纸,经过多次改进。周扬表示,如果丝蛋白信号太弱,也可以采用电化学方法,利用电能放大信号,灵敏度达到皮克级。皮克。万亿分之一克。
“抗体阳性”是医院报告单上的好或坏结果。丝绸考古遗址只会产生令人兴奋的结果。无论丝绸有多么古老,无论文物多么腐烂,丝绸一定是存在的。
解锁后会解锁由现代丝蛋白制成的抗体,可以灵敏地检测到5000年前的相应抗原也就是说,5000年前的丝蛋白与5000年前的今天没有什么不同我们的祖先培育的蚕仍然繁衍生息今天。周阳表示,这与西南大学等部门此前对家蚕基因组的研究结果一致。
丝绸的魅力
《寻找丝绸》是对中华文明的回归。丝绸不仅仅是一种商品,它还是一种外汇,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
2015年,郑州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中国丝绸博物馆联合向国家文物局申请“探寻中国丝绸之源”项目,开始对黄河仰韶文化遗址进行考察。河。荥阳清台、王沟、巩义双怀州等盆地。目前相关研究正在进行中。周扬说,他希望找到最早的丝绸厂,也将在长江流域“寻找丝绸”。
今年8月底,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技术协会在杭州召开成果评估会。专家认为,中国丝绸博物馆等机构完成的“考古遗址纺织品(丝绸、羊毛)免疫检测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周洋及其团队近日在美国化学会(ACS)主办的世界顶级分析化学期刊《分析化学(Analytical Chemistry)》上发表了相关论文。
“研究的竞争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看谁的数据库最全;第二个层次是看谁的设备更先进;第三个层次是比谁的设备更好。”回顾免疫检测技术的研发,周洋说“猎丝”是她最喜欢的三级比赛,我说有。
但这并不是他们追求丝绸的全部原因。也许最真实的动机可以从她提出的另一个问题中看出。 “你有没有想过,蚕在史前时代是否是害虫?”
事实上,古代野蚕以桑叶为食,这可能减少了桑葚的产量,但桑葚仍然是人们喜爱的水果,即使在过去的饥荒时期,也能充饥。
“野蚕是很冷的动物,喜欢独处,但家蚕可以成群结队。下雨的时候,野蚕就躲在树叶下。蚕没有自我保护的能力,全靠人类的保护。野生蚕蛾没有自我保护能力,“蚕蛾在寻找配偶时飞行能力较弱。”周扬告诉记者,他表示,研究发现,与野生蚕相比,蚕蛾有354个基因位点发生了改变。 “人们为什么要养蚕?只是希望蚕茧能从花生大小变成现在这么大、这么粗吗?”
对此,赵峰认为,我们的祖先很可能是出于原始崇拜而关注蚕,并将其驯化,生产出丝绸。 “看着蚕结茧来束缚自己,然后破茧而出,变成飞蛾,感觉很神奇。通过驯服蚕,它们可以复活生命,或者将灵魂送上天堂。”我们希望他们能找到一些力量。这就是为什么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里有蚕形状的工具和蛾(蝴蝶)形状的工具,这些工具被埋葬后会破茧而出。我们包裹尸体和沉重的东西。丝绸制品,希望死者能像蚕一样复活。他的灵魂将升入天堂。”
“这种原始崇拜的思想,在古代一直保持着。不过,战国以来,中国的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人们变得更加理性,对丝绸的实用性也更加认可。”它成为一种服装,成为阶级区别的象征,并最终形成了举世闻名的中国丝绸文化。”赵峰说。
甲骨文中的“帛”是两捆帛的象形。从《现代汉语词典》来看,部首“纺”所包含的汉字数量约为200个,但许多汉字已经忘记了文字最初创造时的古老含义。 “徐”是解开线的意思,“枪”是石鱼子的头,是用丝绳绑着的牌位……
除了实用价值之外,这个汉字的现在意义还具有宏大的氛围。我们颂扬伟大人物驾驭世界的能力,我们将一个国家的繁荣描述为团结的力量,我们将文明、正义、诚实和羞耻称为一个国家的四个方面,我们描述社会如何运作。我相信这需要纪律和纪律。 可以说,蚕、丝绸、甚至纺织品都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从丝绸的起源中,我们看到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理想,也看到了古代农业文明团结合作的需要。”周扬说。 ”就是对此的反映。中华文明,追溯。
在“寻找丝绸”的过程中,在汉武帝茂陵墓出土的一件兵器中发现了丝绸,周扬非常兴奋。据了解,汉武帝在“少年战神”霍去病的帮助下开发了河西走廊,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丝绸是中国外交的原动力。”赵峰说,西方人对丝绸的渴求,以及知道远东有出产丝绸的国家,导致丝绸从东向西传播,最终实现了丝绸的传播。说这是中国形成的导火索。这里有著名的“丝绸之路”,来自古代欧洲、西亚、中亚的文化元素也沿着丝绸之路东传。丝绸之路沿线,丝绸不仅是商品,更是硬通货,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
“今天如何弘扬丝路文化?谈到丝绸之路,就不能缺少丝绸,因为丝绸是丝绸之路的动力。”这是赵峰一直以来的想法。
“求丝”的意思也在于此。 (记者冯媛)
来源:新华日报
阴阳师4月22日更新内容:帝释天上线技能调整,红莲华冕活动来袭[多图],阴阳师4月22日更新的内容有哪些?版本更新
2024-04-21四川电视台经济频道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与方法直播在哪看?直播视频回放地址[多图],2021四川电视台经济频
2024-04-21湖北电视台生活频道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直播回放在哪看?直播视频回放地址入口[多图],湖北电视台生活频道
2024-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