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微信仅支持在手机和PC上同时登录,后面才支持在PC、iPad等多设备上同时登录。但想要在多台PC上同时使用微信,就必须在A设备上退出再到B设备上登录,非常麻烦且效率低下。
如今有了这项新功能,就能在A设备上登录微信,而在B设备上登录网页文件传输助手,满足部分用户的特定需求。
对于部分只想借助微信传文件,不需要聊天功能的用户而言,如今也能得以实现。
其实很多人不太喜欢在电脑上聊微信,特别是每次登录微信PC版时,几个小时前的已读消息还会同步并小红点提醒,特别烦人。以后大家可以直接登录网页版文件传输助手,只传文件不同步聊天消息,太人性化了。
一直以来,微信PC版各种反人类功能遭到网友们的吐槽,但现在看来,微信PC版已经变得越来好用了。不仅大家呼吁的功能正慢慢地在加入,还推出了上面这个贴心的功能,对打工人而言实在太友好。很好奇微信接下来还会有什么新招式,希望会是更实用的功能。
1.微信网页版登录方法
A。 打开电脑浏览器
2.如何登录微信电脑版软件
A。 下载并安装微信电脑版软件后
b. 打开并点击登录
C。 同时在手机上登录微信,会弹出登录页面,点击同意。
3、方便。 确保PC与App之间的数据同步,让手机与电脑之间轻松传输文件、照片。
相关文章
最近在临摹一个微信网页版的产品,开始绘制登录页面时,就陷入了深深的纠结中——
不管是使用PC客户端的微信还是网页版的微信,最难受的就是登录了。
在登录入口如此反常的设计,若是其他IM产品,恐怕至少会拦截百分之三十的用户了,能让微信在用户体验做了这么大的放弃,其背后的原因定然不简单,百思不得解,写篇文章好好分析下。
那既然风险如此之大,微信为什么还是如此执着呢?
首先从登陆本质聊起,无论是哪种的登录方式,其本质目的都是为了在软件中开辟一条个人记录,然后用户在这个程序中产生的各种数据都和个人记录绑定。而登录则是保护这条个人记录以及相关联的数据安全的一种措施。
但其实仔细想一想,一次一密解决的登录安全场景单一,其最大的作用在于能防止用户密码以明文的方式泄露给他人,当密码进入到登录流程后,微信作为信息安全技术最高的几个产品之一,它能有n种方式对密码进行保护。
而为了解决这一单一场景的问题,做出如此重大决策,似乎有点不太合理,所以我们从其他角度也可以试图寻找决策原因。
作为一个IM产品,还是一个这么严肃的熟人社交IM产品,它上面承载这十几亿人的工作、生活,毫无疑问这些流通的数据才是这个产品的核心价值,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精确的定位到某一个人他的生活圈子、他的资产情况、他的交际情况、甚至通过他的会话记录分析可得到这个人的性格。
在大量的数据面前,人就会变得透明。
所以在微信上涉及到数据的都不是小问题,网页和移动两端登录一个账号,让人最关心的莫过于消息同步的问题,消息同步可以从俩个方面来看:
- 一个方面是登录时PC端自动加载移动端已收发的消息;
- 另一个方面是登录后,消息可同时发送给PC端和移动端两端。
从网络上的一致骂声,我们可以知道如果从纯粹的用户体验的角度,做了这个设计,腾讯的产品经理们的压力是很大的,尤其是据说他们还有每天逛论坛的习惯,哈哈。
网友差评
从信息安全、数据以及用户体验方面似乎都说不通,那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了——有大佬在搞事情。
但是从一个小白的角度看,一个基本的登录页有什么事情可以搞?大佬怎么想的?难道登录页除了登录还有什么其他的价值吗?为什么作为微信的资深用户我没有丝毫感觉?
带着种种疑问,我上网搜索了一下,发现网上也有大佬,从宏观到微观,从长远布局到立竿见影都给你分析得明明白白的。
这个猜测我个人觉得就有点扯了,没有人会用登录页来培养用户习惯,因为用户的习惯就是遇到一点障碍,他就会卸载。
如果不是微信的用户基础以及和用户生活绑定的太深的话,这个设计出来,微信会掉一半粉,而且越用越掉粉。
例如:用户的使用场景很复杂,作为一个日常使用的app,一个用户肯定有一天会遇到这种场景,就是手机出问题了,无法登录了,又急需登录微信处理事情,这时候用户的除了这部手机外的其他所有设备都无法登录微信,你看看用户会不会在处理完事情后,卸载掉这个app。
这个猜测在不合理中还夹杂这一丝丝的合理。
我们来分析下:
首先用户在使用PC或者网页版微信的前提就是必须在移动版微信开启状态下,而用户使用移动端微信的场景,大多数是在生活中,用户使用PC端微信的场景一般都是在工作中,所以这个功能可以保证用户在使用PC端微信办公时,也时刻保持着手机微信的开启状态,增加登录时长,就意味着影响到了用户的习惯,让用户习惯保持手机微信的开启状态。
但是相对于为什么要做,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就是——微信为什么敢这么做,将来这样的登录方式会替代账号密码的输入吗?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