藁木(藁本)

时间:2025-02-15 05:43:18 来源:互联网 浏览:22

古朝鲜三大医籍之《乡药集成方》

《乡药集成方》一书是朝鲜著名医学家卢重礼、俞孝通、朴允德等撰,书于1431~1433年间。在朝鲜与《东医宝鉴》、《医方类聚》合称为三大古典医籍。

《乡药集成方》全书共85卷,分病源、乡药本草、针灸法等三大部分,是一种类书。书中记载了内、外、妇、儿、五官,急救等各科临床54门,959条证候,病源论述931条,载方10706首,针灸论述1479条,朝鲜地产药物694种及我国《大明本草》、《本草拾遗》等书中的部分药物。本书撰写时曾参考了267种中国和朝鲜医药书籍。该书有物有方,熔中国传统医药与东医本地经验于一炉。

朝鲜国王李裪宣德朝十分重视中医,他们不仅每年从明朝购进大批中药,而且还派人在国内广泛采集药材,然后运至中国,请中国的医学专家予以鉴定。比如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朝鲜派遣教授官朴堧等到明朝奏称,朝鲜所产62种药材中,有14种即丹参、漏芦、紫胡、防己、木通、紫莞、葳灵仙、白敛、藁木、厚朴、劳、通草、独活、京三陵与中国所产同类药材不同。

藁木(藁本)

经过中国专家鉴定,这14种药材中有6种即漏芦、紫胡、木通、葳灵仙、白敛、藁木与中国同类药材同,为真,其余8种确与中国同类药材不同,今后切勿使用。

宣德五年(1430年)四月,朝鲜又遣使者到明朝确认该国所采集的药材。朱瞻基命太医院周水中、高文中负责,肯定了赤石胆、独活、厚朴等10种药材即为中国的同类药材,对所称的王不留行、紫莞、安息香等10种,确定不了其真假。

宣德八年(1433年),朝鲜修成《乡药集成方》并刊刻出版。这本医书集中了中国和朝鲜的医药、医方,应该说它是中朝文化交流的结晶。这本书在原来朝鲜医生权仲和所著《乡药简易方》的基础上,后来又吸收了朝鲜官药局的各种药材分门类编成。

其内容最初只有旧证338,旧方2803,后来朝鲜国王命医官随时节赴明广求方书,并请明太医院对其所用药物考证正误。这样广泛吸收了中国药方而成该书。新书由旧证339增加为959,旧方由2803方增加为17006方,并附以针灸法1476条,以及乡药本草及炮制法共85卷。该书刊行后,广为流传。自此“药易求而病易治,人皆使之”。

《乡药集成方》近来刊行的版本大致有:1942年韩国杏林书院铅活字本,1963年朝鲜平壤医学出版社本,1997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本,2005年延边人民出版社本。

解表药——发散风寒的中药,你知道多少?

后台收到很多网友的留言,说看了我之前写的文章,问我能不能讲讲中药,把每味药的药性,用法,禁忌,适用病症都详细地讲解一下,因此我创建了这个合集,专门用来为大家科普中药,让大家能更好的了解中药,了解中医

纵观中医药学就会发现,中药真的是太多了,即使是现代中医药大学所用的教科书,也要划出20大章,因此要想通过几篇文章就把繁杂的中药识透是不可能的,所以本着就近原则(天气转凉)今天这篇文章就带大家了解一下解表药——发散风寒的中药

麻黄:辛温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麻黄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无汗,脉浮紧等表实证。麻黄能宣肺气,开腠理皮肤的纹理和皮下肌肉之间的空隙,散风寒,以发汗解表。麻黄常与桂枝相须为用,增强发汗解表力量,如麻黄汤

忌:麻黄发汗力较强,故阴虚盗汗,表虚自汗,肾虚咳喘患者忌服

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逆

苍耳子辛散苦燥温通,甘缓不峻,散风寒、通鼻窍;入肝、脾经,祛风湿而除痹、止痒。上通脑顶,下行足膝, 外达皮肤,内走脏腑。最善治外感或鼻渊流涕、风湿瘙痒

可用于治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中医的术语,症状是像身体有个小猪一样在奔跑,可以理解为人体有气从小腹部奔跑到人体的咽喉处,每次发作的时候都有濒死的感觉

忌:桂枝辛温助热,易伤阴动血,故温热病、阴虚阳盛及血热妄行诸出血证忌服,妇及月经过多者慎服。

苍耳子: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苍耳子辛散苦燥温通,甘缓不峻,力较强,入肺经,散风寒、通鼻窍;入肝、脾经,祛风湿而除痹、止痒;上通脑项,下行足膝,外达皮肤,内走脏腑。最善治外感或鼻渊流涕、风湿瘙痒。

忌:苍耳子辛温有毒,过量服用易致中毒,引起呕吐、腹痛、腹泻等,故用量不宜过大,血虚头痛者不宜服

紫苏叶:解表散寒,行气和胃

紫苏叶辛温行散,入肺经,散风寒而发表入脾经,理气而宽中、安胎,兼解鱼蟹毒。发汗不如麻黄、桂枝;长于理气、安胎、解毒。风寒感冒兼气滞,以及气滞胎动不安者用之最宜。亦作食品

注意:紫苏叶入药煎煮时要后放,不宜久煎,具体用药请谨遵医嘱

羌活: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

羌活辛散苦燥,温通升散,气雄而烈,主入膀胱经,兼入肾经。主表、主上,散在表之游风及寒湿而通利关节止痛,力较强,善治太阳经头痛(后脑疼痛)及颈项痛,特别是肩背肢节疼痛。羌活,始于汉代而与独活混用,唐《药性本草》始将二者分列。

注意:羌活气味浓烈,用量过多易致呕吐,故脾胃虚弱者不宜服;辛温燥烈,伤阴耗血,故血虚痹痛、阴虚头痛者慎服

辛夷:散风寒,通鼻窍

辛夷质轻升浮,辛散温通,芳香开窍,入肺、胃经。既散风寒而解表,又通鼻窍而止痛;通窍力强,解表力弱,表证有鼻塞不通或鼻渊鼻塞头痛者每用,风寒感冒兼头痛鼻塞者最宜。

忌:辛夷辛温香燥,故阴虚火旺者忌服

白芷: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白芷辛散温燥,芳香开窍,主入阳明(胃)经,兼入太阴(肺)经。既善散风寒、除湿邪、通鼻窍与关节之窍,又善止痛、发表、止带,还能消散肿块,促进脓汁的排出。药力较强,风寒、风寒夹湿、寒湿所致诸证皆宜,尤善治眉棱骨痛、阳明头痛、风寒鼻塞或鼻渊头痛。治疮肿,初期兼表,既活血消散疮肿,又解表;中期脓未成可消,脓成未溃可溃,已溃脓多促排;后期脓尽生

忌:白芷辛香温燥,故阴虚血热者忌服

西河柳:发表透疹,祛风除湿

西河柳,性平,味甘、辛。气微,味淡;用于散风,解毒,发表透疹。用于麻疹不透,风湿痹痛

始载于《开宝本草》,仅说性味甘咸温,并未说明它有透疹作用;明清以后本草书中多说性味甘平或甘咸平,并说能治“痧疹热毒”,可见它的药性是偏凉性的

注意:用量过大能令人心烦不安

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解鱼蟹毒

生姜的根茎(干姜)、栓皮(姜皮)、叶(姜叶)均可入药。生姜味辛,性微温。归肺、脾、胃经;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的功效,常用于风寒感冒,脾胃寒症,胃寒呕吐,肺寒咳嗽,解鱼蟹毒

忌:生姜助火伤阴,故热盛及阴虚内热者忌服

细辛: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细辛芳香气浓,辛温走窜,入心、肺、肾经,通彻表里上下,有小毒而力较强。善祛风散寒、通窍止痛,为治风寒、风湿所致诸痛及鼻渊鼻塞头痛之良药。能温散肺寒、化痰饮,为治寒饮伏肺之要药。最宜少阴头痛、鼻渊头痛及牙痛

忌:细辛辛香温散,故气虚多汗、阴虚阳亢头痛、阴虚或肺热咳喘者忌服。反藜芦,不宜与藜芦同用;细辛有小毒,故用量不宜过大,尤其是研末服更须谨慎

胡荽:发汗解表,开胃消食

胡荽味辛,性温,归肺、脾、肝经。原产地中海地区,具有发表透疹,消食开胃,止痛解毒之功效;用于风寒感冒,麻疹,痘疹透发不畅,食积,脘腹胀痛,呕恶,头痛,牙痛,脱肛,丹毒,疮肿初起,蛇伤

忌:疹出已透,或虽未透出而热毒壅滞,非风寒外束者禁服

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香薷药性辛,微温;归肺、脾、经;具有发汗解表、化湿和中的功效。全草入药,治急性肠胃炎、腹痛吐泻、夏秋阳暑、头痛发热、恶寒无汗、霍乱、水肿、鼻衄、口臭等症

忌:忌用铜、铁器煎药;表汗及暑热症忌用,用药期间忌寒凉、生冷、辛辣、油腻食物、忌烟酒;儿童,孕妇需遵医嘱

葱白:发汗解表,散寒通阳

葱白味辛,性温,归肺、胃经。具有发汗解表,通达阳气的功效。主要用于外感风寒,阴寒内盛,格阳于外,脉微,厥逆,腹泻,外敷治疗疮痈疔毒。与附子、干姜等同用,可用于阴盛格阳,厥逆脉微,面赤,下利,腹痛等症。与麻黄、桂枝、羌活等同用,可用于风寒感冒较甚者。

注意:湿热性疾病患者,容易上火的人群,口臭者不宜食用

藁木: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藁木辛,凉。入肺、肾二经。辛凉解表、续筋骨。用于风热外感所引起的发热、咳嗽、咳痰等,治骨断裂。

注意:藁本是一味中药,具有祛风散寒,除湿止痛的功效。藁木多年生草本植物,也是一味中药材。具有辛凉解表,续筋骨,用于风热引起咳嗽,发热,治骨断裂等症状。两者虽有一字之差,但针对症状有区别

荆芥:解表散风,透疹,消疮

荆芥味辛香、微温,其茎叶有解暑、发汗发热、防治中暑、口臭、胸闷及小便不利等作用,也可用于急性肠胃炎

荆芥的茎叶含较为丰富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嫩茎叶可凉拌,作调味品或作汤,清香可口,增进食欲,利喉。鱼虾中放入洗净切碎的荆芥叶,可除去鱼腥味

忌:荆芥辛温发散,耗气伤阴,故体虚多汗、阴虚头痛者忌服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防风辛微温发散,甘缓不峻,生用、炒炭性能有别。生用辛散甘缓,微温力缓,入膀胱、脾经,散外风、胜湿邪而发表止痛;入肝经,祛内风而止痉。治风通用药,散外风、息内风皆宜,治风寒、风热及表证夹湿皆可,风寒湿三邪客体用之最宜。炒炭,涩多散少,敛兼升散,入脾、肝经而长于止血、止泻,治崩漏下血及泄泻宜用。

忌:防风味辛微温,伤阴血而助火,故血虚发痉及阴虚火旺者慎服

以上为大家分享的是解表药中发散风寒所用到的中药药材,后续会持续为大家带来更多的中药知识!如果你也对中医感兴趣,欢迎点赞留言转发,你的分享将让更多人受益!

关注,我就是你身边的中医朋友[心]

圆圆网络

关注圆圆网络

抵制不良色情、反动、暴力游戏。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5-2025 圆圆网络
本站资料均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发邮件给我们
23